除夕夜是过年吗 贴春联和门神的传说
中国新年之神秘面纱:除夕之夜与春节起源
当农历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,我们站在时间的节点上,回顾过去,展望未来。在这新旧交替之际,有一个问题浮现在我们心头:除夕夜是过年吗?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面纱,背后的故事。
是的,除夕夜正是我们所说的“过年”。春节,这个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心中的节日,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日开始,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,都被视为新年的范围,而除夕夜和正月初一则是最为重要的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,以正月初一为“岁首”,即我们所说的“年”。
说到除夕,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许多传统习俗。其中,贴春联和门神是两大重要环节。我们来谈谈贴春联。这一习俗的起源,大约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。据《玉烛宝典》和《燕京岁时记》等著作记载,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“桃符”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,鬼域的世界有一棵特殊的桃树,树梢上的金鸡在清晨长鸣时,夜晚游走的鬼必须返回鬼域。而桃符正是源于这种神话,人们用桃木刻成神荼、郁垒的模样,放在自家门口,以避邪防害。后来,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,既保留了桃木镇邪的意义,又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。
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,贴门神的习惯也在一些地方流传至今。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。在民间,相貌出奇的人往往被认为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。他们手持各种传统武器,随时准备与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。随着历史的演进,除了最初的神荼、郁垒二将,人们还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。相传,唐太宗生病时,这两位将军为他镇守门户,使鬼魅不敢侵扰。于是,这一习俗便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除夕之夜,是新年与旧岁的交汇点,是过去与未来的桥梁。在这个特殊的夜晚,我们打扫家园,贴门神、春联、年画,挂门笼,以此表达我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和祝福。让我们共同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,期待新的希望和梦想的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