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冬至日日照时间 早上的7点33分
夜幕与黎明的交替,昭示着一天的结束与开始,这是自然界中再寻常不过的现象。众所周知,日夜的更迭,实则是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,受到太阳照射时间长短的影响。当我们的北半球迎来冬季时,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导致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,呈现出昼短夜长的特有景象,特别是在冬至这一天,白昼最短,黑夜最长。
冬至的日照时间尤为独特。在12月21日的冬至日,日出时间为早晨7点33分,而日落时间则为下午16点53分。这一天,白天最短,太阳与地面之间的夹角最小,单位面积的地面所接收到的日照强度也最微弱。地面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达到一年中的最低点,日热量收支逆差达到未弥补的最大值。
冬至,是一个让人感叹昼短夜长的日子。正如古诗中所描绘的那样,“西北风袭百草衰,几番寒起一阳来”。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。这也预示着新的开始。过了冬至,太阳直射点将逐渐向北移动,北半球的白天开始逐渐增长,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逐渐上升。有句俗话说得好,“吃了冬至面,一天长一线。”这正是对冬至之后白昼逐渐增长的生动描述。
冬至也是阴阳交替的时刻。古人有言,“冬至一阳生”,意味着阴盛阳复的转折点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,阴气开始由盛转衰,而阳气则逐渐萌生,标志着冬去春来的新的开始。冬至过后,我国各地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,人们常说的“进九”和“数九寒天”也就此拉开帷幕。
所谓的“数九”,就是从冬至当天算起,每九天为一个单位,称为“九”。一共九个“九”,也就是八十一天后,便是“出九”或“完九”。从“一九”数到“九九”,冬日的寒冷将逐渐退去,春天的温暖将渐渐回归大地。“冬至阳生春又来”,这一刻的冬寒与春暖的交替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魔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