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4月10日:葛洪诞辰
当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2015年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,全世界都为之瞩目。她的发现——青蒿素,为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屠呦士的灵感之源,竟源自千年之前的葛洪——这位东晋时代的道教重要人物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农历4月10日的葛洪诞辰背后的故事。
每年农历四月初十,相传是葛洪的生辰佳节。葛洪,字稚川,自号抱朴子,是东晋时期的道教学者、著名炼丹家及医药学家。作为三国方士葛玄的侄孙,他被誉为小仙翁。他曾被封为关内侯,后在罗浮山潜心炼丹。
葛洪不仅是中国东晋时期的名医,更是预防医学的先驱者。他所著作的《肘后方》,即著名的《肘后备急方》,首次记载了天花、恙虫病的症候及诊治方法。其中的“天行发斑疮”,是全球最早关于天花的记录。这部作品不仅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,更堪称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本“临床实用手册”。其命名中的“肘后”,寓意其携带方便;“救卒”二字则指其救治突发疾病的功效。正因为其救急之用,书中主要收录了常见病症的简便疗法和急救疗法。
值得一提的是,葛洪在炼丹领域也颇有建树。他在《抱朴子·内篇》中详细描述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,并介绍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。例如,“丹砂烧之成水银,积变又还成丹砂”,描绘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;而“以曾青涂铁,铁赤色如铜”,则展示了铁置换铜的反应过程。这些化学知识不仅在当时具有开创性,对今天的化学研究仍具有深远影响。
葛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和化学家,更是一位富有精神的炼丹家。他的智慧与贡献,跨越千年仍熠熠生辉。在农历四月初十这一天,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化学家致敬,缅怀他的卓越成就与不朽贡献。